蒲公英(拉丁学名:Taraxacum mongolicum),别名黄花地丁、婆婆丁、蒙古蒲公英、灯笼草、姑姑英、地丁,属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。[1]
蒲公英根圆柱状,黑褐色,粗壮。叶倒卵状披针形,全缘或具齿,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。花葶上部紫红色,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。瘦果倒卵状披针形,暗褐色。花期4-9月,果期5-10月。[2]广泛生于中、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、路边、田野、河滩。中国地区广泛生长,国外地区分布在朝鲜、蒙古、俄罗斯地区。[1]
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、消痈散结、利湿通淋的功效。蒲公英属性寒凉,过量食用容易引起腹泻,脾胃虚寒的人禁服。[3]
传统工艺雕塑,人物雕像,景观铜雕
艺术雕像,雕塑摆件,户外雕塑
大型雕塑,蒲公英雕像,步行街雕塑
多年生草本。根略呈圆锥状,弯曲,长4~10厘米,表面棕褐色,皱缩,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。
叶成倒卵状披针形、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4~20厘米,宽1-5厘米,先端钝或急尖,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,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,顶端裂片较大,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,全缘或具齿,每侧裂片3~5片,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,通常具齿,平展或倒向,裂片间常夹生小齿,基部渐狭成叶柄,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,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。
公园雕塑,美女雕像,历史文化雕塑
现代人物雕像,雕塑摆件,城市雕塑
现代艺术雕塑,蒲公英雕像,文化艺术雕塑
花葶1至数个,与叶等长或稍长,高10~25厘米,上部紫红色,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;头状花序直径约30-40毫米;总苞钟状,长12~14毫米,淡绿色;总苞片2~3层,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8~10毫米,宽1-2毫米,边缘宽膜质,基部淡绿色,上部紫红色,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状突起;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,长10-16毫米,宽2-3毫米,先端紫红色,具小角状突起;舌状花黄色,舌片长约8毫米,宽约1.5毫米,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,花药和柱头暗绿色。[2]
瘦果倒卵状披针形,暗褐色,长约4~5毫米,宽约1~1.5毫米,上部具小刺,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,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,喙长6~10毫米,纤细;冠毛白色,长约6毫米。花期4~9月,果期5-10月。[6]
大型雕塑,雕塑工艺品,城市雕像
传统工艺雕塑,人物雕像定制,景观雕像
蒲公英雕塑,雕塑摆件,园林雕像
生蒲公英富含维生素A、维生素C及钾,也含有铁、钙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B1、镁、维生素B6、叶酸及铜。具体的元素含量主要是水分,每60克生蒲公英叶含水分86%,蛋白质1.6克,碳水化合物5.3克,热量约有108.8千焦。
蒲公英-原植物(2)
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、蒲公英素、胆碱、有机酸、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。性味甘,微苦,寒。归肝、胃经。有利尿、缓泻、退黄疸、利胆等功效。治热毒、痈肿、疮疡、内痈、目赤肿痛、湿热、黄疸、小便淋沥涩痛、疔疮肿毒,乳痈,瘰疬,牙痛,目赤,咽痛,肺痈,肠痈,湿热黄疸,热淋涩痛。治急性乳腺炎,淋巴腺炎,瘰疬,疔毒疮肿,急性结膜炎,感冒发热,急性扁桃体炎,急性支气管炎,胃炎,肝炎,胆囊炎,尿路感染等。蒲公英可生吃、炒食、做汤,是药食兼用的植物。
人物雕像,户外雕塑,雕塑定制厂家
现代艺术雕塑,人物雕像,广场雕塑
抽象雕塑,仙子雕像,公园雕塑
相传在很久以前,有个十六岁的大姑娘患了乳痈, 乳房 又红又肿,疼痛难忍。但她羞于开口,只好强忍着。这事被她母亲知道了。封建社会,从未听说过大姑娘会患乳痈,以为女儿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。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,又羞又气,更无脸见人,便横下一条心,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园投河自尽。事有凑巧,当时河边有一渔船,上有一个蒲姓老公和女儿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网捕鱼。他们救起了姑娘,问清了投河的根由。第二天,小英按照父亲的指点,从山上挖了一种 小草 ,洗净后捣烂成泥,敷在姑娘的乳痈上,不几天就霍然而愈。以后,姑娘将这草带回家园栽种。为了纪念渔家父女,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。
CONTACT US
微信公众号
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羊平经济开发区
hanbodiaosu@sina.com
©2014-{date('Y')} 曲阳县汉博雕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| 冀ICP备14003853号
技术支持:实搜网络